《吳澄集》一百卷,元吳澄著。
吳澄,字幼清,晚稱伯清,號草廬,江西撫州崇仁(今江西省崇仁縣)人。生于宋理宗淳祐九年(1249),卒于元惠宗元統(tǒng)元年(1333),是元代最有聲望的學者之一,與許衡并稱“北許南吳”。吳澄以授徒為業(yè),門生弟子眾多,其中較卓者有元明善、虞集、貢師泰、揭傒斯、危素等,后世以草廬學派目之。吳澄以讀書撰文為榮,一生勤于著述,經(jīng)史子集,靡不貫徹。著有《易纂言》《易纂言外翼》《書纂言》《春秋纂言》《禮記纂言》《儀禮逸經(jīng)傳》《三禮考注》《孝經(jīng)注釋》《批點考工記》等,校定《老子》《莊子》《太玄》《樂律》《葬書》等。
吳澄像
吳澄之學“私淑于經(jīng)”、蔚然大觀,自成一家之言,總體來看,受朱熹的影響最為明顯。在主觀上,他一再以接續(xù)朱熹之學自任。不過,與宋末元初一般的朱子學者相比,吳澄可貴的是,他較少門戶之見。吳澄廣泛吸收了宋儒的思想遺產而加以個人的綜合與發(fā)展。吳澄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養(yǎng),除了精通儒家經(jīng)典之外,他還涉獵天文、地理、醫(yī)學、術數(shù)等領域。吳澄的詩文清婉超逸、典雅宏麗,諸體皆備。
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12月版
ISBN 978-7-5203-9216-7
定價:529.00元
前人認為,朱熹之后,說到學問規(guī)模的宏大淵博,恐怕只有吳澄一人能與之比肩。吳澄的思想不僅是對宋代理學的總結,而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。他繼承了宋儒對太極、心性的精微辨析,同時,也對南宋末年理學尤其是朱子學的流弊有清醒的認識。吳澄的哲學思想,從其基本性質來說,無疑是朱子學的,在某種意義上,又不妨說是“后朱子學”或“新朱子學”的。此“后”或“新”表現(xiàn)在:在理氣論上,吳澄對朱熹的觀點有所推進,并對以后的朱子學者(如曹端、薛瑄、羅欽順等人)產生了一定的影響。吳澄還大大發(fā)揮了程朱的心性理論,力圖扭轉時人已經(jīng)形成的對心學的偏見。吳澄對學問的廣泛興趣與積極探究,充分反映出朱熹所宣導的道問學精神。與元代很多學者一樣,吳澄也強調以謹言謹行為學,強調問學當反諸身心、見諸實行。尊德性與道問學的緊張,在吳澄這里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。在存養(yǎng)功夫上,吳澄堅持了程朱的主敬路線。雖然他個人氣質偏于嚴謹,但他對“和”的境界也甚為向往??傊趨浅紊砩?,再次體現(xiàn)出朱熹式的綜合特點。